——记中语组第一次名师工作室活动
《学记》中说:“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语文教师而言,需要与时俱进,时时刻刻保持一颗学习之心。为了有效提高中语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开展了专家进课堂活动。老师们深入课堂,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月份的专家课由三年级陶天慧老师和四年级周丹老师开课。陶老师呈现了三年级《荷花》这一课,课堂上陶老师注重三年级学生的学情,识字教学有创新,如“饱胀”、“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理解,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含义,还带入到文本里,对所描述的画面有了更深的体会。她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是师生共同呈现的精彩。周丹老师的《飞向蓝天的恐龙》这课结合了《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中段语文“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复述文章的大意,积累课文中的精彩句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的课后题,将本篇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定为: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抓住表示时间的词及描写恐龙特点的关键词句,理清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能有条理地讲解这一过程,继续体会第四段文章语言表达特点,学会用对比列举的方式介绍事物。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是进步的动力,两节专家课结束后,中语组专家组老师们都在208积极评课,及时和授课老师交流、探讨。三年级备课组长张静提出陶天慧老师的课结合了学校网红玉兰的观察描写,特别有创意。四年级备课组长许玲玉老师表示周丹老师的语言亲切自然,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课堂。中语组教研组长镇洁老师也积极发言,她指出陶天慧老师的识字教学还结合了《字在乐园》里的教学方法,两位老师都精心备课,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张建忠主任课后给这两位老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语文课堂老师们要把教学目标中的训练点落实到位,不宜贪多。如《荷花》这节课想象画面,要给学生具体的抓手,直接提出想象画面太宽泛,可以变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在《飞向蓝天的恐龙》这课授课时,在指导学生练习有条理的复述时,要能做到镂空关键词,再依次减少文本中介绍恐龙特点关键词,最后以白板的形式出现,这样复述训练会有铺垫,有过程,另外学生们课堂上的讲解还需要做到口语化、个性化的表达,这一来,本节课的这一个训练点就扎实到位了,时间安排也会更合理。
张建忠主任最后还强调听课、评课活动要常规化,常态课堂要精彩化,教师要专业化,每个学生要创新化,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真正提高学生素养。
撰稿人: 陶天慧
审核人: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