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语文教研组
语文课堂上的传统文化之旅
[ 发布时间 ] 2025年04月08日    [ 点击次数 ] 237
浏览字号:

——低语组“特带优”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在传统文化的长河中,端午节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民俗风情。3月2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端午粽》教学活动,孩子们在粽香中开启了一场传统文化之旅,深刻感受着端午节的独特魅力。

课堂伊始,邢文秀老师拿出热气腾腾的粽子,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看,今天老师带来了啥好吃的?”孩子们齐声回答:“粽子!”邢老师接着引导孩子们读准“粽”字的发音,夸赞孩子们的平舌音发得准,还特别指出“粽”是个后鼻音,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这个字的读音有了深刻的印象。接着,邢老师又抛出问题:“孩子们,我们一般啥时候包粽子吃粽子呀?”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端午节!”邢老师顺势介绍,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孩子们在朗读“端午节”这个词时,更加认真和专注,仿佛已经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

精读课文的环节,邢老师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让孩子们认识了不同地方的粽叶。她拿出芦苇叶和箬竹叶,让孩子们观察、触摸、闻香,感受粽叶的特点。孩子们惊叹于粽叶的多样性,也对不同地方的风俗有了更深的了解。邢老师还播放了一段粽子制作的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了粽子的制作过程。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不时发出惊叹声。随后,邢老师让孩子们朗读课文中的句子,感受粽子的色香味。孩子们在朗读中,仿佛已经品尝到了粽子的美味,读得绘声绘色。一节课,孩子们在体验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更加喜欢端午粽了。

这堂语文课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课文学习,更是一次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旅。通过实物展示、感官体验、动作体验等多种方式,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和粽子的制作过程,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撰稿人:邢文秀

                                     审核人:王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