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组教研课《庞大的“家族”》
5月27日上午第二节课,全体科技组的老师共同聆听了周陈子昂老师在B3五楼科学教室3上的一节教研课《庞大的“家族”》。本单元是学生对某一类动物(昆虫)的共同特征及从生到死要经历哪些阶段的学习。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意在了解昆虫具有的共同特征,建立起昆虫的概念,认识到昆虫的“家族”的庞大。
在小学低年级一下《动物与植物》、二下《土壤与生命》以及四上《给动物分类》,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对动物进行分类学习的方法,但还没有对某种动物进行从生到死要经历的阶段,进行完整的研究。因此这个单元,从昆虫外型特征入手,掌握昆虫判断方法,引出昆虫的“庞大”,继而通过养昆虫——蚕,掌握昆虫数量庞大的秘密,了解昆虫的一生,对动物的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本课第一个环节借助昆虫模型的建构,进一步了解并应用昆虫的特征,紧接着通过观察昆虫,总结特征,掌握昆虫的共同特点;后又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昆虫“庞大”的意义;第二个环节:结合昆虫中数量最多的甲虫及其特征来更深层次的了解昆虫这类生物;随后,课堂聚焦于昆虫中数量最多的甲虫。通过互动环节“找找它们的相同之处”,学生们发现甲虫具有两对翅膀,前翅坚硬用于保护,后翅膜质用于飞翔。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昆虫特征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对昆虫多样性的兴趣。
这是一堂比较精彩的科学课,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为使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提供了丰富的有结构性的材料,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众多的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
撰稿人:史诗瑶
审核人:杨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