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组教研课《雨和雪》
雨和雪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现象有明显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也能在自主阅读中粗浅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但对于雨、雪的形成这样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还是会缺乏深层的理解和系统的认识。
11月12日上午第二节课,全体科技组的老师共同聆听了史诗瑶老师在B3二楼科学教室7上了一节教研课《雨和雪》。本课通过回忆下雨前的天气特征,结合前面学到的云的形成,引导学生猜测雨是云的小水滴里降落下来而形成的,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在雨的模拟实验中,学生的观察重点有两个∶一是观察水蒸气遇到热玻璃和冷玻璃后的不同变化;二是连续三次观察冷玻璃底部水蒸气凝结后小水滴的变化,从而了解天空中的云里水蒸气不断碰撞、结合变大的过程。视频的播放可以把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中推测出的雨形成原因进行具象化,帮助学生从模拟实验中的水滴形成具象到大自然中的雨滴形成过程,也为认识雪的形成打下基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边观察实验现象,一边会自然地对实验现象产生疑问或思考,在实验记录单下面设计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思考雨产生的原因。学生在前一课露和霜中已经直观地观察到了水蒸气凝结成水或冰晶的差异在于温度的区别,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可以比较容易认识雪的形成。示意图是一种抽象概括的方式系统了解雨和雪的形成过程。美丽的雪花受到学生天然的喜爱,放大镜下雪花的形状不仅让学生大开眼界,规则的形状必定也让他们产生探究的兴趣。
这是一堂比较精彩的科学课,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为使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提供了丰富的有结构性的材料,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众多的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
撰稿人:刘英莹
审核人:吕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