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骨干班蒋彬老师教研组讲座新闻稿
2025年3月4日体育组教研活动,蒋彬老师结合自己在浙江大学骨干班的学习经历与感悟,为全教研组开设讲座。
在当今教育变革的浪潮中,多位教育领域的先锋人物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的真谛与发展方向。
沈启正强调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育常识回归,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当教育聚焦于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再单纯以分数论英雄,而是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品格塑造时,才能真正挖掘出学生内心深处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自我提升的动力。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让学生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有足够的底气,主动去探索未知,追求卓越。
盛群力提出的 “为迁移而教” 理念,为新课型教学指明方向。这一理念呼吁教师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不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而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迁移到不同情境中。教师应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将课堂所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苏德矿老师用行动诠释了 “心中有学生,处处是课堂”。无论是在正式的教室,还是在日常的交流中,他都能敏锐捕捉到学生的需求和困惑,给予及时的帮助与引导。他的教育不拘泥于形式,只要能帮助学生成长,都可成为教育的契机,这种对学生全身心的关怀,让教育充满了温度。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据曹立人老师的研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如考试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可能对其未来发展造成深远影响。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服务;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理解与支持;社会也应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共同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需要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全方位激发学生的成长潜能,启迪心灵,赋能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发展铺就坚实的道路。